近年來,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在“服務發展引領發展”辦學理念指導下,緊緊圍繞泰安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,開展“校鏈企”深度融合,大力推進“政、企、校、社”共享共建,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。 《山東教育報》7月24日以《山東服裝職業學院“校鏈企”創新推進校企融合發展》為題,深入報道了我院“校鏈企”深度融合發展經驗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?,F將原文轉載如下。
來源:山東教育報
“在校企合作企業山東岱銀紡織服裝集團實訓過程中,學校信息工程系智能制造專業學生白林洋組織技術攻關團隊,初步完成了條格面料100層精準定位鋪布技術創新,成為條格面料全自動智能化多層次精準鋪布新技術引領者?!睋綎|服裝職業學院院長馬培安介紹,這一技術創新促進了學校與岱銀紡織服裝集團、鴻芯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“校鏈企”融合,推動了泰安市服裝產業數智化技術發展。
近年來,該校堅持“服務發展、引領發展”辦學理念,緊緊圍繞泰安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,開展“校鏈企”深度融合,大力推進政校社企共享共建,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以專業之力推進“校鏈企”協同創新
2022年暑假,白林洋在實訓過程中發現,條格面料無法實現批量鋪布。開學后,他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,在岱銀集團、學??蒲刑幒徒處煹闹С窒?,與同專業的部分同學組建了“布局”團隊,著手解決條格面料全方位多層次智能化鋪布裁剪的技術難題。
經過反復試驗,團隊運用AI掃描儀定位補償算法和張力敏感度算法,對布料張力和位置進行精準計算;通過點云曲面補償算法,感應接布、拉布機器人兩次運算;根據傳感器反饋的數據發出PLC程序,云平臺AI智能進行學習,一鍵完成100層內鋪布作業,誤差降至毫米級。
這是學校以專業之力推進“校鏈企”協同創新的一個重要成果。為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,學校圍繞泰安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,開設了32個專業,形成了“以服裝、藝術類專業為龍頭,以旅游、財經類專業為重點,以機電、智能類專業為支撐”的專業發展格局。成立工作專班,制定“校鏈企”深度融合工作方案,明確路線圖、時間表和任務分工,保障“校鏈企”落實落細。
量身定制助“校鏈企”無縫對接
5月10日,學校舉辦了“校鏈企”融合供需見面會,85家重點企業進入校園招聘,覆蓋了泰安市13條產業鏈的人才和崗位需求。學生在校園內與重點企業高管面對面交流,增加了對就業政策和就業崗位的需求認知和了解。
學校通過開設“訂單班”“冠名班”為企業量身定制解決人才之“渴”,讓人才“畢業就能上崗、上崗就能勝任”。同時,延伸人才共育“觸角”,開展“送教入企”活動,為培養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提供引擎,讓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更具優勢和潛力。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層次,今年以來,學校開展了“訪企拓崗促就業”專項行動,實施“7010工程”,開展“12310行動”,組織舉辦線上、線下“雙選大集”,不斷拓寬用人渠道。畢業生“留泰率”連續多年穩步提高。
資源共享推進“校鏈企”深度融合
在校園里,泰安市大型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,企業專家走上“泰山紡織服裝大講堂”的講臺,“招商大使”為精準招商“牽線搭橋”……這是學校推動“校鏈企”融合發展、共建共享的縮影。
學校聚焦人才、科研、學科專業優勢,與泰安市資源、產業優勢全面對接,積極探索“人才共育”、技術共研、資源共享、招商共促、項目共建的特色發展路徑。以泰安市大型仿真實訓基地為平臺,圍繞校園“教學研管服”,構建數字校園生態,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。以“建設泰安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高地、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服務中心、培訓培養緊缺技能人才的實踐中心”為目標,為“校鏈企”深度融合發展搭建更廣闊的平臺和空間。同時,與企業共建紡織服裝產教聯合體,專家教授為產業鏈專班及商(協)會進行技術指導、出謀劃策。與紡織服裝產業鏈共建“泰山紡織服裝大講堂”學術性交流平臺,組織學院和企業專家、教師到“泰山紡織服裝大講堂”授課。
多元一體賦能“校鏈企”深度發展
日前,泰安市“校鏈企”融合發展現場推進會在學校召開。學校與市紡織服裝產業鏈商(協)會、產業鏈專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與2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簽署“訂單班”聯合培養、“產教研”合作交流和“送教入企”協議,對科研成果轉化基地、教師聯企賦能基地、實習實訓基地進行了集中授牌。
學校聘請企業技術專家為客座教授,專業教師入企掛職,形成了“人才共育、技術共研、資源共享、招商共促、項目共建”的合作模式和特色發展路徑。同時,實施政企校社“多元一體、項目主線、互利共贏”校城融合發展模式,與泰山區、寧陽縣、東平縣等縣(區)簽署戰略合作協議;與新泰市政府合作建設“全國特色毛呢小鎮”,與泰山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共建“科教產融合聯盟”,與市直有關部門、相關企業加大市級科研平臺“泰山漢服文化研究中心”、省級科研平臺“現代漢服智能化新技術研發中心”等項目合作力度,開展“中國校服面料研發中心”“校服智造基地”研發合作。與企業聯合申報“服裝自動加工設備的研發及應用”“工裝褲生產技術改進”,聯合開發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工藝。采用“1+M+N模式”(1家牽頭企業+M家合作企業+N個專業)建立產業學院,將企業最前沿的技術引入學院教學場景,以產業需求為導向,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,以實際生產進行實訓教學,搭建復合型人才培養平臺?!啊f溒蟆暮诵氖切F笥行ф溄?、深度鏈接,目標是協同發展、創新發展,打造更加緊密、更高層次、更高境界的校企融合命運共同體?!痹撔|h委書記郝燕說。